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以“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题,全面论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理论体系,深入阐发了“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并对继续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应当遵循的“六个坚持”进行了系统论述,闪耀着哲学思想的光芒。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一个光辉范例。
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性、全面性。“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第一次对这一新思想进行了系统表述,将其概括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将“八个明确”扩展为“十个明确”,即把原来的第八个明确中论述的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两方面的内容分开,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等重要论述,单列出来放在最前面,作为第一个“明确”。另外,增补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等重要论述,作为第七个“明确”。将“八个明确”改为“十个明确”,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第三个历史决议总结了新时代取得的十三个方面的历史性成就。在回顾取得这些成就的过程中,阐述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基于新实践形成的新认识,体现出伟大理论指导伟大实践,从而取得伟大成就;反过来,伟大实践和伟大成就又证明和检验着伟大理论的正确性和真理性。但是,第三个历史决议没有提到“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即“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和“十三方面成就”,充分展现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性、全面性。
第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性、历史性。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述,这“两个结合”被写进了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对于怎样做到“两个结合”、结合什么,党的二十大报告进行了详细论述,使我们在理论上更明确、在认识上更深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另一方面,我们要反对教条主义,不是要背诵和重复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是把它们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这些重要论述凸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性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比如,他到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参加座谈,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组织中央政治局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题进行集体学习,到福建武夷山下的朱熹园考察调研等,多次强调挖掘中华五千多年文明中的精华,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怎么结合、结合什么作出清晰透彻的论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在贯通、融通和赋予中国特色上下功夫,充分显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继承性。
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理性、真理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多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题,先后学习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集体学习了《共产党宣言》,还召开了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就哲学问题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六个坚持”,就是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从哲学层面讲如何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如何运用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六个坚持”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例如,坚持人民至上,强调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不仅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进步的推动者,人民的创造性实践还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
“六个坚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例如,坚持自信自立,强调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谱写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
“六个坚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例如,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六个坚持”发展了唯物辩证法。例如,坚持守正创新,处理好守正和创新的辩证关系,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又如,坚持系统观念,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等。再如,坚持胸怀天下表明,不能局限于一域一地、一时一事,而要用一种全球视野、世界眼光看问题,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同外部世界的关系。
这些重要论述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体现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理性、真理性。
第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性、开放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作出了回答,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开放性,一方面体现在它不仅继承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力指导了新时代中国的伟大实践,还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吸收借鉴了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另一方面,体现在它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
新时代是一个需要思想而又能产生思想的时代、一个需要理论而又能产生理论的时代。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性和开放性将谱写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绚丽华章。
(作者系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
- 致敬功勋模范 弘扬英雄精神 2024-09-14
- 如何提升警示教育的实效性 2024-09-13
- 把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 2024-09-13
- “四联”推进区域化党建 2024-09-12
- 严把上的关口 立好下的规矩 2024-09-11
- 负担减下去 干劲鼓起来 2024-09-11
- 从严治党重在责任落实到位 2024-09-11
- 如何理解《条例》关于党组织违纪的处理规定 2024-09-11